您的位置: 首页 > 易经辞典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2023-05-22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有一段历史,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商朝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朝代。但是传到商纣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他的品性很差,暴虐无道,做出很多老百姓非常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反而比较欢迎周西伯,也就是周文王,为什么他叫周西伯呢?因为他是商朝封在西边的一个诸侯。‍‍‍‍

周西伯很得民心,商纣王对他有点害怕,所以就假借一些理由把他关起来,关在羑(you)里。周西伯被关的时候,他有两个想法,一个是说我有这么宝贵的人生经验,这是我长时间累积,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如果把它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不如利用这段时间,我把它整理出来,将来也许对世界人有一些贡献;第二个想法是说,纣王这个人是说杀就杀的,他不会念到什么以前的情面,他不会,尤其这是利害关系,因此他就知道他是命在旦夕。

商纣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儿子剁成肉酱、做成肉包,给他吃的时候,实际上他也知道易经占卜还用时间吗,这就是自己儿子的肉,所包成的东西,但是他还是吃了。他不是残忍,他不是那么忍心去吃他儿子的肉,而是他为了顾全大局我要保住这条命,我没有办法跟现在这个人对抗,我现在发作出来正好上他的当,所以我就忍辱偷生,我非要把我的理想完成不可。因此他就在牢里头开始写《易经》,替《易经》写一些经文,所以后代有很多人,一被关到牢里去就开始要写书,就是跟周西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学习的。

周西伯他把他人生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透过六十四卦,卦爻,卦有六个爻,而每个爻他都给一些词句来说明,就称为今天的《易经》。因为在伏羲当年他是没有文字的易经占卜还用时间吗,那时候只有简单的符号,可以说是无字天书。

真正成为《易经》是周文王也就是周西伯他在牢里头,很费苦心一个字一个字斟酌,一方面他是受到纣王的压制,很难偿所欲言,有一点躲躲藏藏,有一点难言之隐,有一点说不出来的苦衷,但是他也替我们创造了一个叫做留白性。

我在字里行间,我留了很多可以拐弯抹角的空间。你看,他写完以后,我相信很多人都想改它,因为你只要能够改动他一个字你就成名了。但是怎么样也改不了。就算里面有很多这样解释、那样解释搞不清楚的,大家都非常尊重周文王,所以他的经文大部分都传下来。‍‍‍‍‍‍

思考:伏羲八卦图因为没有文字而被称为无字天书,后世有许多人企图用文字对八卦进行注解,但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写的《易经》所以我们也把《易经》叫做《周易》,那么周文王是这样对伏羲八卦进行文字注解的呢?‍‍‍‍

他每个卦给它一个卦名,然后给它一个卦辞来解释这个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他每个爻都很费心地把它注解给它一些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的难得。后来周朝推翻了商朝,周武王他就讲出一句话,他说:"人为万物之灵"。‍‍‍‍‍‍‍‍‍‍

他讲这句话,其实是有很重很重的使命感,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也就是周文王,把《易经》写完下来,主要是为了教化。‍‍

但是在当时民智未开,而且商朝是非常迷信的时代,你要一下子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先把易经的宗旨讲出来,传出来,所以我们一直知道有这句话,叫做人为万物之灵。只是很多人搞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搞不清楚。‍‍‍‍

就是人本来是动物的一种,但是既然身为人我就要觉悟啊,我要拉开跟动物的距离,因为什么?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之间唯一能够帮忙天地来改造这个世界的一种动物,这是我们的责任。文王这部古经是为了教化用的,但是在商朝这个时代,迷信那么浓厚的时候,所以周文王才会用卜筮(shi)的词句,用卜筮的形式来写爻辞,有吉、凶、悔、吝、无咎这些话,替《易经》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也在讲这件事情。‍

他说老百姓你要他能够完全听懂道理恐怕有点困难,我想在当时孔子会有教无类,会那么用心的普施教化,他就是看到老百姓多半知识不普及,智慧未开。你要他听懂道理,相当困难。因此他才用其他的方法,其中有一个方法,是我们非常普遍的,而且一直用到现在的叫做祭祀,拜祖宗。‍‍‍‍‍‍‍‍‍‍‍‍‍‍‍

而且历代皇帝没有一个不祭祀,没有一个不拜祖宗,孔子他说,祭如神在。你可以不祭啊,我们尊重你啊,你如果要祭的话,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这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那个"敬"字。‍‍‍‍‍‍‍‍‍‍‍‍

我常常感觉到,我们现在要来了解中国文化,要来了解易经,这个敬字非常重要,一看中华文化,落伍了,该丢掉了呀,那你永远也学不会。一看《易经》那有什么?那么旧的东西,那你永远也学不会。我们要恭敬,为什么?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智慧。其实全世界的人都很重视,大家对孔子那都是非常恭敬的,你到韩国去看看,韩国学校门口就是孔子的像。韩国的师生每天要上学先对孔子像鞠个躬才进去。

其实欧洲也好,美国也好,很多人听到孔子都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我们不能因为说我们对它太熟悉了,所以就加以轻视。孔子我们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不是要害怕他什么,而是你要敬重他你才能从他当中学到一些道理。易经很不幸的披上一个神秘的外衣,但是你如果从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你也会觉到那真是好太幸运了。怎么一会说不幸,一会说幸运呢?‍‍‍‍‍

思考:周文王在狱中写呃呃《易经》为了避免商纣王的迫害很多话不能明言,只能用吉凶悔吝等卦辞,来解释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结果使《易经》这部包含中华民族大智慧的书从一诞生起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为什么又说这是一种幸运呢?‍‍‍‍‍‍‍‍‍‍‍‍‍‍‍‍‍‍‍‍‍‍‍‍‍‍‍

你看秦始皇要烧所有的书的时候,然后人家就告诉他,《易经》这本书不必烧,为什么不必烧?因为那是卜筮的书。那是占卜用的易经占卜还用时间吗,那是搞迷信的,民间使用的东西,可见《易经》用来占卜是盛行了很长时间,所以秦始皇要烧的时候他一听就说这本书留给老百姓用吧,不用烧。《易经》因为本身的神秘,所以逃过了秦火,以至于很多人都说《易经》真神呐,连自己有这一劫它都算好了,它都事先能够防备,我想这个也不必这么把它神话。秦始皇总要留些东西给老百姓啊,他所要烧的是那些读书人读的东西,他有他的用意。

秦朝以后,汉朝起来了,汉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易经》分成两部分,一个叫术数,一个叫易理。‍‍‍‍‍‍‍‍‍‍‍‍‍‍‍‍‍‍‍‍‍‍‍‍‍‍‍‍

这基本上就已经违反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因为《易经》它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太极可以生两仪,但是两仪这么变来变去最后还是回归太极的状态。

一个是静止的,一个是动态的,动了静,静了动,这样才有变化。我们为了研究方便,把《易经》分成易理、分成术数来研究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说易理是迷信,术数才是对的,我想这也有一偏之见。我认识一位学者,他一生就是主张只有易理,只有易理,它非常讨厌什么算命的,看风水,他认为那是一派胡言。可是很不幸的,这位先生,最后也是自杀了。可见一个人完全讲道理,他就少一个情字,很少有同情心。‍‍‍‍‍‍‍‍‍‍‍‍‍‍‍‍

这个情理情理它是合在一起的,完全讲理讲到最后大家会发现很多人他是过分理智了以后,他连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了。

那讲术数就更可怕了,那真是《易经》的大不幸。可是我们民间所流传的极少极少是易理的,易理多半在读书人手上,读书人读了半天他又不会用。所以人家说你只会搞理论,民间它所流行的都是什么?

算命、看风水、选日子,甚至于连姓名学通通都搞在里面。它搞得红红火火很热闹,你能说他是不对吗?你又能说他们对吗?谁也不知道。因为他们利用这些花样,使外行人来说搞的很神秘,所以我讲出来就是对的。它把易经推广的非常流行,以至于今天听到易经所有人就说那你会算命,你看糟糕不糟糕,就好像把易理整个撇掉。‍‍‍‍‍‍‍‍‍‍‍‍‍‍‍‍‍‍‍‍

实际上读《易经》读到最后,是要明白道理的。你看今天我们一读到八卦马上就想到那是笑话,那就是什么?荒唐不羁、没有依据,扯来扯去还扯不清楚的东西就叫八卦。这实在是愧对祖先呐。‍‍‍‍‍‍‍‍‍‍‍‍‍‍‍‍‍

思考:伏羲氏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画出了八卦,周文王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跟大自然的规律是相通的,于是用六十四卦推演出世间的万物万象,但是《易经》流传到现代社会几乎成为了一种算命的工具,那么《易经》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么呢?‍‍‍‍

《易经》它真正的用意是希望我们透过对自然的观察,因为自然它有现象,我们眼睛看得到。全世界的人都还在用眼睛看世界,到今天还是是这样。看出来各有心得,各有体会,然后再提出一些其实所有的学说都是从假设性的开始,叫做假说。‍‍‍‍‍

我们用简单一句话,说抬头三尺有神明,来使得每一个人都能有所畏惧,知道我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为所欲为。

那是为了什么?为了安全、为了纪律、为了方便、为了有效。

你去旅游的时候,你听导游告诉你这样那样,我们进庙的时候他告诉你,这个门槛是不能踩的,当然不能踩啊,因为你人踩上去头就碰到上面的门框上面了,那头破血流谁负责啊。可是你告诉他说你不能踩,踩了会头破掉,他一百个不相信,不会啊,他又踩。等到头破血流他埋怨你。这是人性。所以我们就说你踩门槛,你会运气不好,大家怕,不敢踩,那就安全了。不要踩门槛是为了安全,有门槛设计也是为了安全。

说寺庙大门不能开,只有皇帝来才能开啊。我们想一下,那个寺庙多半是在什么地方?多半是在野外,荒山郊野,那个地方最多的是什么?就是强盗嘛。强盗什么时候要进来?官兵根本来不及,和尚要靠自己抵抗,因此他就知道了,我中门一开,强盗进来我挡都挡不住,所以我中门关闭了,前面有一个小桥,两边有两个河,今天叫做放生池,然后我这两个偏门一开,然后老远听到看到我便关偏门,来得及,安全有效方便。

你看到尼姑会倒霉,这种迷信其实也是好意,就是为了保护尼姑的安全。很多人不了解,说这种没有价值。怎么会没有价值呢?任何事情只要你用的合理就有价值。各位想想看尼姑要不要出来办事,要不要出来买东西,要不要出来处理一些事情,总要吧。他一出来外面只有两种男人,一种是农夫,一种是打猎的猎人,因为一般人他不会住在尼姑庵附近的。尼姑一出来两种男人,一个是农夫,一个是打猎的猎人,这两种人都是体质比较壮的,然后一看这个尼姑觉得蛮漂亮的,那尼姑就倒霉了嘛,她就不安全了。所以我们就说看到尼姑会倒霉啊,你赶快不要看,那农夫一看,赶快不看,打猎的一看尼姑赶快不看。尼姑就很安全。

你如果从这方面去了解,你就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我们中国人的社会里面,他是广为流传,而且普遍的在应用。‍‍‍‍‍‍‍‍‍‍‍‍‍‍‍‍‍‍‍

思考:《易经》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和应该如何应对,就像寺庙里的一些规矩,虽然看起来有些迷信色彩,但实际上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安全,那么人的命运,是不是可预测的呢?求神拜佛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我们动不动就要求神拜佛,这种现象是不了解的,因为佛如果让你拜他就会保佑你,那这佛算什么佛啊。佛在梵文里面是教授。你看释迦牟尼佛本来也是人啊,他悟到道理以后他就修成佛了。他就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只要你悟到道理,你又能认真去做,你终究可以成佛。

菩萨是没有能够到成佛的,所以菩萨是不能开口的,不太说话的,就是说你问佛好了。但是像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都具备成佛的条件,他们两个是说我不成佛,我就是不成佛,为什么?因为我要救世人,我何必成佛呢?成佛坐在那里,让人家拜让人家参,还不如我这个实际行动,对世界人更有帮助。

所以地藏王菩萨他说,地狱不空,我永远不成佛。他知道地狱永远不会空的,他就愿意这样,是不是比佛还伟大。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了解我们求神拜佛是为了提醒大家,神明在那里哦,你不要胡作乱为哦,你要好好管管自己,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品性,这就对了嘛。如果你送点礼品,你烧几个香,那佛就保佑你们全家,那佛不就成了贪官污吏吗?那不成佛了,绝没有这个事情。

有人跟我讲,算命的很灵哦,他说我去算命,他说我会在一个海边,然后安定下来,那里风光很美,我的工作很稳定,我果然现在是这样。我说这是你受到他心理的暗示,然后全力去配合,你全国跑来跑去,你看这地方是海边,这地方还不错,正好是他算准了,所以我就定下来,就这么简单嘛。你如果不配合他,他就不准;你配合他他就很准。算命不是叫你听他的话,你听他的话,那你变成什么?变成他的奴隶嘛,变成你的主人,他就可以控制你了。他就是你的主宰了,那还得了。

算命是说,你算算看,我就听听看,如果对我有利的我就尽量去达成,如果对我无利的我就去避免,这就是《易经》教给我们趋吉避凶的大道理。有一个人听到他有血光之灾,他就很好笑,我那一天就躲在家里,我就躺在床上,所有床门都给我关起来,你看我有什么血光之灾。结果他就躺在床上,没有想到,外面人打弹弓,穿破玻璃,bang一下,打到他头上的镜框,掉下来,正好又是血光之灾。然后说真灵啊,算得到,躲不过啊,其实有那么严重吗?

我那一年,他告诉我,有血光之灾,我就按着易经的道理我就拒绝接受。我说我不要让它发生,我不让他发生。我就很谨慎,有很多地方我一看不对劲我就不去了。可见,你相信不相信,我们讲诚则灵,意思是你相信它你就接受它摆布;你不相信它,你就可以防备,防备到什么地步,还是看你自己。

所以我们回到《易经》的人本位,这才是人类的尊严。我们神庙很多,动不动就求神,动不动就拜鬼,那人的自主性跑哪里去了。如果说那样就可以发财,就可以平安,那什么事也不要做了,那人类社会会进步吗?

思考:人们之所以去求神拜佛之所以去算命,就是对无常的人生难以把握。希望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命运,希望有什么神秘的力量能够保佑自己避免灾祸,《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常见吉凶之辞,所以被许多人用来占卦算命,以保佑自己趋吉避凶。那么掌握了《易经》真的能够趋吉避凶吗?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易经》那句话我们重复好几遍,叫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你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后你又顺从自然,你就会得到吉祥就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后果。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所在重在人,在自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有没有去悟到自然的道理?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所以伦理从哪里来,从自然中来,自然那么有秩序是谁在管呢?如果当年伏羲氏说是神在管,那我们就产生宗教了。

他说没有,这是阴阳的互动,它是自然的孕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没有。我们现在从物理学上大概可以了解到,《易经》其实是比较接近真理的。就是说他有两种这样不同的力,互相交互着,很自然就产生万物,而且它会不断地运行。

《易经》它怎么能够那么神?你看我们说它很神奇,它很神妙,它很高明,如此而已。因为它有三个特性,我们必须要说一下,它超越了所有神学、哲学、科学,它涵盖了那么多东西,是因为它有这三个特性。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第一个,说起来真是外国人所讲的,很好笑,是模糊性。它很模糊,就那么几个系统,几个花样,几个符号,其他都没有。给你很大的想象空间,你怎么想它都有道理,因为它简单明了,才能够作用这么大。它这个模糊性影响了中国人很深,你看我们讲话经常不喜欢讲得非常清楚,我们经常不喜欢,我们都是点到为止。

第二个《易经》有很大的灵活性,你看周文王所写的东西,我们这样解释也对,那样解释也对,所以它非常灵活,说难听点,怎么讲怎么对,怎么讲怎么不对。对的里面有一些不对,不对的里面有一些对,这个对我们中国人影响真的太大了,各位真的应该花点心思去想一想。

西方人right ,wrong is wrong,不可能对里有错,错里有对,它不可能。我们不是,因为(西方)是分的,对,错。中国人没有,中国人知道绝对对的部分太少,圣人有时候也会犯错,神仙打鬼有时候也会打错的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绝对错的人太少了,所以我们就有四个字,叫做慎断是非,慎断而不是明断,我们今天很喜欢用明断是非,很难。慎断是非。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我们还有一个更妙,叫做空白性。你看西方人画画,他一定是全张都是满满的,否则就是未完成的作品。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一张这里画只鸟,那边画个画,那边点点点,说下雨,然后盖个章,签个名,他留下很多空白。我们认为这个画家尊重看的人,他尊重我们看的人。你看一张画,它的意境怎么样,们十个人十个不一样,我们才是最符合自然。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这样一来我们慢慢更深一层地去了解《易经》以及它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可是这套学问,在很早很早以前,民智未开,知识不普及,你这样讲,谁听得懂啊,听不懂。所以《易经》本身的命运也是很坎坷的,跟《易经》里面所讲的,不断地出现险阻,不断地出现艰难,是一样的道理。艰难险阻,不是很艰难就是很危险,就是受到阻碍。这样好不好,看起来不好,实际上还好,因为这样你才能够学习、才能够磨炼,才能够增进自己。

一个人从小到死都很顺,他等于白活了。他来这一趟干什么,他只学会四个字:吃喝玩乐,什么都没有。那他来这一趟干什么?所以人生经过更多的磨炼,你才会更成熟,易经本身也是经过磨炼的。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思考:《易经》共有六十四卦,代表宇宙当中的各种情景,占卦其实就是一种定位的手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卦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呢,请看下一集。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他叫周西伯,也就是命在旦夕

相关文章